谈迁〔清代〕
雁陈寒,马蹄苦,长安梨花半飞舞。帝京空有黄金台,平津东阁何时开。
绿杨依旧江南路,秣陵草色袍如故。春风吹送木兰舟,秋色犹怜桃叶渡。
疏髯短鬓不解愁,黑貂时欲换羊裘。会将对策董内史,博取乘车马少游。
谈迁
谈迁(1594~1657),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子史百家无不致力,对明代史事尤其注心。著有《国榷》一书。50多岁完成原稿,但被小偷偷走,在受到打击后,他便从痛苦中挣脱出来,编著一部新的《国榷》。新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其二
白居易 〔唐代〕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双调】湘妃怨_春情柳芽笺
张可久 〔元代〕
卖花声·雨花台
朱彝尊 〔清代〕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韦庄 〔唐代〕
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虞美人·玉楼缥缈孤烟际
欧阳澈 〔宋代〕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刘克庄 〔宋代〕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欧阳修 〔宋代〕
潇湘神·斑竹枝
刘禹锡 〔唐代〕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苏轼 〔宋代〕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