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洒杨枝半瓶净露,拥莲花九座慈云。人天渺渺因,儿女纷纷命。
甚婵娟立地成神。都是灵山现在身。把一个蒲团座定。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拟古其二
李白 〔唐代〕
别后寄美人
白居易 〔唐代〕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及弟子 〔先秦〕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曹德 〔元代〕
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王恽 〔元代〕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元好问 〔金朝〕
青门饮·寄宠人
时彦 〔宋代〕
长相思·惜梅
刘克庄 〔宋代〕
蓦山溪·湖平春水
周邦彦 〔宋代〕
霜天晓角·旅兴
辛弃疾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