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夜深 / 寒食夜

韩偓 韩偓〔唐代〕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
夜深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静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

注释
恻(cè):凄恻。这里作者含主观感情色彩来写对天气冷暖的感受。翦翦(jiǎn):指春风尖利,砭人肌肤,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
“小梅飘雪杏花红”句:仲春之际,梅花已谢,纷纷飘落,而桃杏花却刚刚盛开。一作“杏花飘雪小桃红”。
斜搭秋千索:据《古今艺术图》等资料记载,当时北方寒食节,有女子荡秋千为戏的习俗。斜搭:指秋千索斜挂在木架上。

参考资料:

1、何思美.白话唐诗精华: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279页
2、傅德生.唐宋诗词佳偶:华夏出版社,2008年:98页
3、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 下:长春出版社,2000年:739页

创作背景

  据作者《香奁集》记载,诗人在往岁的寒食节,曾与一位女子有过一段情缘,但后来彼此分开了。在《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说得更加明显,这首诗显然是因怀念那位阔别三千里的情人而作。

参考资料:

1、刘学锴.唐诗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年:455-456页

赏析

  “恻恻轻寒翦翦风。”首句从寒食节的气候写起。“恻恻”,是形容轻寒的气候呈现凄切之感;“翦翦”,是形容风轻微而带有寒意。这句正点寒食节“乍暖还寒”的特点,借轻寒的微风,渲染一种凄迷黯淡,但又并不十分沉重的气氛。“恻恻”、“翦翦”两个叠字,声音轻细,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

  “小梅飘雪杏花红。”次句仍点时令,但转从花的开落角度写。梅花已经开过,正飘散着雪白的花瓣,杏花却开得正鲜艳。这句色彩的对比鲜明,画出寒食节明丽的春光,与上句的色调恰成对照。如果说上句多少透露出因怀人而产生的凄迷孤寂之感,那么这句则与记忆中的温馨亲切的往事不无关系。《寒食夜有寄》说:“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可以证明梅、杏与往昔情缘的关系。夜间是看不见“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景象的,这正可以进一步证明这句所写的并非眼前实景,而是记忆中的景象。一、二两句的含义则是:身上感受到恻恻轻寒和丝丝寒风,闻到梅花和杏花的香味,于是才意识到,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来临了,又是“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时节了。

  正因为前两句在写景中已经暗暗渗透怀人的感情,因此第三句便直接联想起与这段情缘有关的情事。“夜深斜搭秋千索”,表面上看,似乎这只是写诗人夜间看到附近园子里有一座秋千架,秋千索斜斜地搭在架上。实际上诗人的这段情缘即与寒食节荡秋千的习俗有关。《开元天宝遗事》说,天宝年间,“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可见秋千之戏为寒食节特有的文娱体育活动,且以女子戏者为多。据《香奁集》记载推断,诗人与他所恋的情人,正是在寒食节的秋千架旁结下一段情缘。因此,夜间瞥见秋千架的暗影,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当年的情事。

  往事如烟,现在对方“阔别三千里”,踪迹杳然,不可复寻。在怀旧的怅惘中,诗人透过朦胧的夜色向秋千架的方向望去,只见楼阁的暗影正隐现在一片烟雨迷蒙之中。这景色,将诗人思而不见的空虚怅惘和黯然伤魂,进一步烘托出来。

  这首怀旧诗,通篇只点染景物,不涉具体情事,也没有一处直接抒写怀旧之情,全借景物暗示、烘托,境界朦胧。

参考资料:

1、刘学锴.唐诗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年:455-456页
韩偓

韩偓

韩偓(844年-923年),字致光,号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诗人,翰林学士韩仪之弟,“南安四贤”之一。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及第,出佐河中节度使幕府。入为左拾遗,转谏议大夫,迁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从平左军中尉刘季述政变,迎接唐昭宗复位,授中书舍人,深得器重。黄巢进入长安,随驾进入凤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绝草诏起复前任宰相韦贻范。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贬为邓州司马。唐昭宗遇弑后,依附于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信仰道教,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词藻华丽,人称“香奁体”。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病逝于南安县龙兴寺,安葬于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

猜您喜欢
赏析

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赏析

【越调】斗鹌鹑_冬景地冷天

苏彦文苏彦文 〔元代〕

冬景

地冷天寒,阴风乱刮;岁久冬深,严霜遍撒;夜永更长,寒浸卧榻。梦不成,愁转加。杳杳冥冥,潇潇洒洒。

【紫花儿序】早是我衣服破碎,铺盖单薄,冻的我手脚酸麻。冷弯做一块,听鼓打三挝。天那,几时捱的鸡儿叫更儿尽点儿煞!晓钟打罢,巴到天明,划地波查。

【秃厮儿】这天晴不得一时半霎,寒凛冽走石飞沙、阴云黯淡闭日华,布四野.满长空,无涯。

【圣药王】脚又滑,手又麻,乱纷纷瑞雪舞梨花。情绪杂,囊箧乏。若老天全不可怜咱,冻钦钦怎行踏?

【紫花儿序】这雪袁安难卧,蒙正回窑,买臣还家,退之不爱,浩然休夸。真佳,江上渔翁罢了钓槎。便休题晚来堪画,休强呵映雪读书,且免了这扫雪烹茶。

【尾声】最怕的是檐前头倒把冰锥挂,喜端午愁逢腊八。巧手匠雪狮儿一千般成,我盼的是泥牛儿四九里打。
赏析

【南吕】香罗带 四季题情

景元启景元启 〔元代〕

东君去意切,梨花似雪。春宵窗外劣,翻来覆去睡不着也。欲待梦他胡蝶,
诉我离别,则是睡不着也没话说。那更睡不着,把好梦成吴越。
  纱厨谩自设,难禁暑热。凉亭水阁欢宴也,翻来覆去睡不着也。便有再世
陈抟,睡眼难合,则是睡不着也没话说。那更睡不着,把好梦成吴越。
  砧声捣夜月,蟾光蛟洁。嫦娥照人情惨切,翻天覆去睡不着也。你有圆缺,
我有离别,则是睡不着也没话说。那更睡不着,把好梦成吴越。
  朔风太凛冽,银河冻结。红炉暖阁欢宴也,翻来覆去睡不着也。便有锦帐重
重,绣被叠叠,则是睡不着也没话说。那更睡不着,把好梦成吴越。

赏析

【中吕】朝天子_筝手爱卿丹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筝手爱卿

丹山凤鸣,黄云雁影,笙歌罢帘帏静。纤纤香玉扣红冰,一曲伊川令。院体琼琼,秋水盈盈,不由人不爱卿。有情,月明,酬我西湖兴。

水晶斗杯

小奴,捧出.照见纤纤玉。一方寒碧碾冰壶,印万斛葡萄绿。米老斟量,谪仙襟度,子不容范亚父。醉余,唤取,萧宾客题诗去。

读永嘉孝女丁氏卢氏传为赋

丁氏捕鱼,卢娘跨虎,千古伤心处。事亲尽孝死何如?庙貌临江渚。男子狂图,不养父母,反不如之二女。掩书,叹吁,归守先人墓。

题马昂夫《扣舷余韵》卷首

酒边,扣舷,一曲《凉州遍》。洞箫吹月镜中天,似写黄冈怨。自贬坡仙,风流不浅,鹤飞来又几年。题花锦笺,采莲画船,归赛西湖愿。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朱淑真 〔宋代〕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题碧梧翠竹送李阳春

张宁张宁 〔明代〕

一曲清商,人别后、故园几度。
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
三径西风秋共老,满庭疏雨春都过。
看苍苔、白石易黄昏,愁无数。
峄山畔,淇泉路。空回首,佳期误。
叹舞鸾鸣凤,归来迟暮。
冷淡还如西草,凄迷番作江东树。
且留他、素管候冰丝,重相和。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苏轼 〔宋代〕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2023 五零百科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