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又来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骑马默默垂鞭徐行,心绪沉沉惝恍迷离,在无望的秋思之途踏行。衰草无边已了无生趣。大雁远去关塞遥远。
天涯羁旅之苦却也无妨,只可恨那西风吹散吹灭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梦。明天,行程还在延续,乍寒的新雨打湿衣衫,更觉凄冷孤单。

注释
绿杨曾折: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
不语垂鞭:引用唐温庭筠《晓别》诗:“上阳宫里钟初动,不语垂鞭上柳堤。”垂鞭,放马慢行。
衰(shuāi)草:指秋天的草。
意绪:心绪;心情。南齐王融《咏琵琶》:“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
萧关:关口名。在今甘肃平凉县,古为西北边地要塞。
行役(yì):指因公务而长期在外跋涉。
成今古:谓今与古距离遥远,实为感叹光阴易逝。
几许:多少。

参考资料:

1、聂小晴,泉凌波,闫晗编著.纳兰性德,仓央嘉措诗文传合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
2、汪政,陈如江编著.纳兰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3,

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在外,路过旧日与亲友分别的地方,而引起的惆怅之情。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然而又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先看首句,“又到绿杨曾折处”,诗人不直陈痛楚,而将其深隐于“绿杨”依依之中,这种隐忍使情意又深了一层。更重要的是,一个“又”一个“曾”,完成了时空上的移位与重叠。故地重游,绿杨依旧,一如当初折柳相望、依依不舍之时(因“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俗)——谁料如今物是人非,竟只剩下自己孤独漫游。昨天——今天,两个既同又异,亦幻亦真的片断,彼此交叠,诗句便多了一层深婉迷离的意趣。这种不经意(这种不经意的写法必定经过诗人精妙的提炼才不露斧痕)营造的时空上的错乱,近乎幻觉,也接近了思念的极致。试想一下,若不是最深沉最痛切的思念又怎么令人如此恍惚、迷惘。

  承接首句,“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看似平铺而下,其实布局精巧。“不语”承接首句的惝恍迷离的状态,而“垂鞭”已将诗人的思绪引回到现实之中。“垂鞭”意指诗人心绪沉重,纵马缓行。马足所及,又轻轻勾连“踏遍”一句。从时间上看,这两句完成了从“昨”到“今”的交接,回忆转瞬即逝,只剩下冰冷的现实、意念成灰的自己;而从空间上看,这两句将思绪由“折柳处”引向了“衰草连天”更为广褒的空间。于是诗人在现实中痛感自己的孤单无依,也不得不面对无边无际的“清秋”“衰草”,无力地抵挡着秋意凄凉的侵蚀。意犹未尽,“雁声”又将秋意带到“萧关”更遥远的地域;一个“远”字,令愁情绵延不尽。 下片的“天涯”收结了上文,也极言“行役”之遥远之漫长。分明苦不堪言,偏偏还说“不恨”,翻出新意,更为后文“只恨西风”伏笔——原来还有可恨之事甚于“天涯行役”之苦。

  “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出语新巧、奇警,含意蕴藉、深长。“吹梦”之说不是首创,较早见于南朝民歌《西洲曲》:“南风吹我意,吹梦到西洲”。但两者各尽其妙,并不雷同。风吹梦,本来给人以无限迷朦、无尽怅惘的意味,由典故中的熏暖的“南风”变为可恨的“西风”,却陡增了几分凌厉、残酷的意味。如果说南风是传递爱情的浪漫信使,为何西风却要一下子将美梦吹散吹灭?只因诗人所要抒发是天涯羁旅、人各一方的怨恨,而不是《西洲曲》中少年春心萌动、欲诉相思的闲愁。把梦吹成了“今古”应属诗人首创,妙就妙在:它在前面对空间极力拓宽的基础上,进而完成了对时间的无限延伸——于是,诗歌的时空结构便变得更加辽阔、苍茫了。

  最后以“明日客程”收结,一片“雨”色里,全诗笼罩在朦胧凄冷的情调之中。总而言之,在这首短小的词里,诗人着意拓展了诗歌的时空,遂令天之悠悠、地之茫茫,无时不怀想,无处不相思,写出了思念之极致。这份穿越时空的思念,才是真正的“地久天长”。

参考资料:

1、罗国仕,杨金娥主编.实用语文教程:科学出版社,2008.05
2、毕桂发主编.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

创作背景

  这首词考证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八月去梭龙时。作者于当年三月曾扈驾东出山海关至盛京(今辽宁沈阳)。与以往不同的是,纳兰这次并没有随驾出巡,而是负皇命行役在外,这是他第一次率队远征,这首词就是词人行走在漫漫出关路上的一段痛苦的内心独白。

参考资料:

1、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猜您喜欢
赏析

【中吕】山坡羊 书怀示友人

汤舜民汤舜民 〔元代〕

田园荒废,箕裘陵替,桃源有路难寻觅。典鹑衣,举螺杯,毛陶醉了囫囵
睡,啼鸟一声惊觉起。悲,也未知;喜,也未知。 二
  驱驰何甚,乖离忒恁,风波犹自连头浸。自沉吟,莫追寻,田文近日多门禁,
炎凉本来一寸心。亲,也自恁;疏,也自恁。 三
  长江东注,夕阳西没,流光容易抛人去。莫嗟吁,任揶揄,老天还有安排处,
踽踽客窗无伴侣。酒,花外沽;琴,灯下抚。 四
  羁怀萦挂,人情浇诈,相逢休说伤时话。路波查,事交杂,秋光何处堪消
暇,昨夜梦魂归到家。田,不种瓜;园,不灌花。 中秋对月无酒
  冰轮高驾,银河斜挂,广寒宫阙堪图画。对光华,恣欢洽,故人一夜团话,
多情素娥吟知咱。诗,也懵撒;酒,也懵撒。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绣鞋·晚秋

李致远李致远 〔元代〕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迎头便说兵戈事。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薛时雨薛时雨 〔清代〕

雨骤风驰帆似舞,一舟轻度溪湾。人家临水有无间。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绝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澜。而今无复旧词坛。马当山下路,空见野云还。
赏析 注释 译文

酒泉子·长忆西山

潘阆潘阆 〔宋代〕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尹鹗尹鹗 〔五代〕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萧娘。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别来虚遣思悠飏。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楼春·拂水双飞来去燕

顾敻顾敻 〔五代〕

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春愁凝思结眉心,绿绮懒调红锦荐。
话别情多声欲战,玉著痕留红粉面。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叶梦得叶梦得 〔宋代〕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赏析 注释 译文

琐窗寒·寒食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苏轼 〔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 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2023 五零百科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