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释 译文

任公子钓鱼

庄子 庄子〔先秦〕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嵇,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任公子做了大鱼钩和黑丝绳,他把五十头肥壮的牛作为鱼饵,蹲在会稽山上,将钓钩甩到东海,天天在那里钓鱼,等了一整年还没钓到鱼。后来有一条大鱼吃钩了,牵动巨大的鱼钩沉入水下,迅速地昂头扬尾摆动鬐背,激起的白色波涛就像山一样,(似乎整个)海为之震荡,发出的声响好像出自鬼神,骇人的声威震慑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将这条大鱼切小然后腌制成干鱼肉,从制河以东,到苍梧以北的人们,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

  后来才疏学浅的人都惊叹这件事并互相告知。他们拿了鱼竿和钓线,赶到沟渠旁边,钓些鲇、鲫这样的小鱼,那样想钓到大鱼就难了啊;(他们)凭借浅薄荒诞的言论获得崇高的声誉,那距离高妙的大道理也差得很远呢。所以不曾听说任公子的作风,他们要治理政事那还差得很远啊。

注释
任(rén):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济宁东南。
公子:诸侯之子。
为:制作。
缁(zī):黑丝绳。
犗(jiè):阉割过的牛,指肥壮的牛。
会(kuài)嵇: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
旦旦:天天。
期(jī)年:一整年,满一年。
已而:后来。
錎:沉入。
骛(wù):奔驰,迅急。
扬:昂头扬尾。
奋:搧动。
鬐(qí):鱼鳍,即鱼翅。
侔(móu):相同,等同。
惮(dàn)赫:骇人的声威。
离:分,剖开。
腊(xī):干肉,这里是动词,把肉晾干。
制河:制,浙河,今钱塘江。
苍梧:山名,在今湖南省南部。相传舜死后葬于此山。
厌:饱食。
辁(quán):小,轻,比喻低劣。
辁才:才疏学浅的人。
揭:提,举。
竿:钓鱼竿。
累:细微,这里借指钓线。
趣:疾走。
渎(dú):小沟渠。
鲵(ní)鲋:鲇鱼和鲫鱼,这里泛指小鱼。
小说:浅薄荒诞的话。干:求。
县(xuán)令:即高名令闻,指美好的名声。县:高。令:美好。
大达:博学明理,大通于至道。
风俗:作风。
经:治理。▲

文言知识

一、古今异义
1、而腊之
今义:离开。古义:切开,分开。

2、饰小说以干县令
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古义:浅薄荒诞的话。

3、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今义: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古义:做法,作风。

二、一词多义

(1)动词,做; 如“任公子为大钩巨缁”。“有司业、博士为之师”。(《送东阳马生序》)
(2)动词,是;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1)动词,沉下,淹没;如“錎没而下”。
(2)动词,隐没,隐匿;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1)代词,这样;如“任公子得若鱼”。
(2)动词,像;如“白波若山”。“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连词,如果;如“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1)动词,求取;如“饰小说以干县令”。
(2)形容词,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如“床头屋漏无干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形容词,美好;如“饰小说以干县令”。
(2)动词,命令;如“召令徒属曰”。(《陈涉世家》)


(1)动词,经营,治理;如“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伤心秦汉经行处”。(《山坡羊·潼关怀古》)
(2)名词,经书;如“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离而腊之”中的“腊”是名词,意思是“干肉”,这里用如动词,即“制成干肉”;该分句可译为“将它切小然后腌制成干鱼肉”。

2、名词用如意动词
“饰小说以干县令”中的“饰”,意思是“装饰”,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以……为饰”,意思是“以……为装饰”;该分句可译为“(他们)凭借浅薄荒诞的言论获得崇高的声誉”。

四、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①“蹲乎会嵇”之前省略主语“任公子”,即“(任公子)蹲乎会嵇”;该分句可译为“(任公子)蹲在会稽山上”。
②“牵巨钩” 之前省略主语“大鱼”,即“(大鱼)牵巨钩”;该分句可译为“(大鱼)牵动巨大的鱼钩”。

(2)省略宾语
①“五十犗以为饵”之中,介词“以”之后省略宾语“之”,代“五十犗”,即“五十犗以(之)为饵”;该分句可译为“(任公子)把五十头阉了的牛作为鱼饵”。
②“离而腊之”之中,谓语动词“离”之后省略宾语“之”,代“大鱼”,即“离(之)而腊之”;该分句可译为“(任公子)将这条大鱼切小然后腌制成干鱼肉”。

(3)省略介词
①“投竿东海”之中,“投竿”之后省略介词“于”,意思是“到”,即“投竿(于)东海”;该分句可译为“(任公子)将钓钩甩到东海”。
②“趣灌渎”之中,谓语动词“趣”之后省略介词“于”,意思是“到”,即“趣(于)灌渎”;该分句可译为“(他们)赶到沟渠旁边”。

2、状语后置
“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之中,介词短语“于世”在句中作谓语动词“经”的状语,状语后置,该句正常语序是“其不可与(之)于世经亦远矣”;该分句可译为“他们要治理政事那还差得很远啊”。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宋濂 〔明代〕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净沙·春

白朴白朴 〔元代〕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

【南吕】一枝花 安庆湖雪夜

沙正卿沙正卿 〔唐代〕

荒陂寒雁鸣,远树昏鸦噪。断云淮甸阔,残照楚山高。古岸萧萧,败苇折芦
罩,穿林荒径小。水村寒犬吠柴荆,梅岭冻猿啼树杪。
  【梁州】野烟暗迷合渡口,渔灯明照破江皋。溪边望罢归村路。野塘萧索,
暮景寂寥。半间草厦,一榻橛床。冷清清伴我萧条,到黄昏恶限才交。ゐ惶运环
海般相连,烦恼乡石城般围绕,离愁阵铁壁般坚牢。怎生,得逃?百千般无计把
凄凉傲,愁恰去闷来到。愁和闷共凄凉厮缠缴,不离我周遭。
  【三煞】安排下孤闷供诗料,收拾聚闲愁注酒瓢,假开怀直饮得醉。独
拥衾,都忘尽伤心怀抱,才睡美又还闹,篱畔筛风竹韵敲,惊梦无聊。
  【二煞】破窗鸣雨霰风犹恶,漏屋垂冰蚕冻未消,梦回酒醒越难熬。万籁皆
鸣,更一点残灯斜照。供愁恨献烦恼,破思虑忧愁厮定害,暗消了年少。
  【尾】黄昏时春色生容貌,清镜晓秋霜点鬓毛。愁虽是多,恨也不少。衰了
潘容,瘦了沈腰。镜里端详,心下暗约。端详罢怎不教我心焦,则一夜剩添十岁
老。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寂寞流苏冷绣茵

阎选阎选 〔五代〕

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赏析 注释 译文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冯延巳冯延巳 〔五代〕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月底栖鸦当叶看

王国维王国维 〔近现代〕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薛昭蕴薛昭蕴 〔唐代〕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赏析 注释 译文

宴桃源·前度小花静院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乱。
© 2023 五零百科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