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如我穷,亦复如我骄。本无过人才,未肯轻人邀。
夙昔期闭门,誓以铁铸牢。不作琼树枝,委土何妨茅?
诗书难煮烹,在室谪渐交。聊援冯妇例,攘臂行于郊。
子行方八月,饯子沽浊醪。张帆已在岸,座上歌且箫。
斯时江城雨,激之风如潮。落叶飒有声,与雁空中飘。
雁声催送君,未别心先遥。预愁城西山,阻梦千尺高。
得君一纸书,累我十日劳。傍灯屡翻覆,烙面忘其焦。
在君远忆心,羡我安蓬蒿。燕马就齐粟,数在吾难逃。
近腊天为冰,冻地成不毛。纤钜各敛蛰,大渤孤萍漂。
但留灯若君,与我相依撩。君或忆我形,瘦鹳啼霜巢。
修篁拄直干,斜受东风挠。破匣思切蔬,咄嗟吾怨刀。
及今时序迁,天末当回桡。安知跅弛者,尚蹴南海鳌。
明朝破雪归,穷巷重子遭。应将新泪痕,各各验绨袍。
日月递经纬,东流水滔滔。灵均同滥觞,后世无真骚。
惟我与子心,万苦相漆胶。桃李虽可娱,勉哉松柏彫。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