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明代〕
夜来殊不病,那得似维摩。玄度谈名理,支公奈尔何。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荔枝图序
白居易 〔唐代〕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双调】清江引_咏笑靥儿一
周文质 〔元代〕
【中吕】迎仙客_湖上镜出匣
张可久 〔元代〕
殿前欢·隔帘听
贯云石 〔元代〕
望江南·天上月
佚名 〔五代〕
贺新郎·读史
毛泽东 〔近现代〕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纳兰性德 〔清代〕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红窗怨(送邵倅)
王质 〔唐代〕
临江仙(寿千八兄)
陈允平 〔宋代〕
朝中措(渔父十首)
张抡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