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明代〕
海中之山,必有天上之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自非意气轻黄金,结交宁足多。
当复思东来之兔,必有西去之乌。不舍昼夜,曾何爱于吾徒。
长笛不呼短笛呼,愿君有酒即饮无酒酤。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双调】水仙子 春暮
李致远 〔元代〕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冯延巳 〔五代〕
浣溪沙·红藕花香到槛频
李珣 〔五代〕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钱惟演 〔宋代〕
一剪梅·红满苔阶绿满枝
唐寅 〔明代〕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朱孝臧 〔清代〕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周邦彦 〔宋代〕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辛弃疾 〔宋代〕
清平乐·画堂晨起
李白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