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明代〕
晚岫带霞明,汀洲变蘋绿。如何万里桥,却在苏台曲。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及其弟子 〔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中吕】迎仙客
曾瑞 〔元代〕
金字经·夜来西风里
马致远 〔元代〕
湘春夜月·近清明
黄孝迈 〔宋代〕
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顾彩 〔清代〕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辛弃疾 〔宋代〕
临江仙
姚述尧 〔宋代〕
醉落魄
石孝友 〔宋代〕
浣溪沙(九月十二夜务亭作)
毛滂 〔宋代〕
踏莎行(正月五日定空寺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