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皇慎德开四译,内被绥侯外蛮貊。贡物区为王会文,共球载在宾庭册。
河镠畎翟献上方,兜离僸𠇱陈明堂。三灵既应百神洽,般般之兽皆翱翔。
康熙戊午十七载,神武声名播遥海。五畤从教白泽来,千门真见黄龙采。
鸦翎习习负矢飞,鸡斯乘之归林支。诸方执贽俨相列,东渐溟渤流沙西。
于中有国名古里,曾渡澜沧作海市。鱼眼看波射水红,鲛丝织浪翻云紫。
地当申未产兽雄,金精杰出毛群中。衔绦饰组献天子,裁贝作章辞礼恭。
从容槛致射熊馆,不为珍禽为怀远。虎落时看接上林,鹰房秋到移南苑。
廷臣侍从欲赋诗,皇恩有诏徐观之。圆目昂鼻有筋力,悬星掣电无雄雌。
独怜耏发未卷曲,曳尾绁绁若散丝。衣被欲成鞠色见,牙龈不使钩形施。
尔时群槛柙诸兽,木垒枪樊列前囿。熊罴避路不用当,虎豹攀栏有时吼。
青鸾赤雀相对栖,豪猪野马争游嬉。张昭见此不动色,朱亥在傍何所思。
闻之有熊狩旸谷,获得狻猊比牛畜。汉时安息亦献斯,形似麒麟但无角。
从兹郊祀播乐章,射乌格鹿非寻常。铙吹已陈《朱鹭曲》,徵歌还及白狼王。
何如储偫未完缉,诏遣求贤共来集。东堂甫布网罗成,西域刚逢旅獒入。
招摇乍启禁篽开,白麟有对皆奇才。请看太保《卷阿》赋,恍见文王灵囿来。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泪眼,从教涴尽罗衣。
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惟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