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洽开皇极,分藩重守臣。列茅周土旧,分竹汉符新。
师帅能宣化,仪刑最近民。隼旟张日月,雉阁丽星辰。
地纪逾荒服,天光照远人。选材归德器,分命耸朝绅。
一代文章伯,群心怙恃亲。祖风先蔼蔼,家学早振振。
听履曾驰誉,工书固绝伦。九苞腾鸑鷟,千里骤骐驎。
仗引陪供奉,官联属选抡。河源通析木,星象拥勾陈。
暂辍中朝绂,来纡外府轮。土风连太末,山节耸全闽。
佐乘临漳浦,褰帷入剑津。近河能借润,依烛解光邻。
化雨苏民望,祥风洗瘴尘。裤襦歌已浃,刀剑俗咸悛。
山郭惟樵郡,封邻接海濒。地偏田少沃,土狭户多贫。
捐瘠饥瘥并,流亡寇役频。震凌思大厦,枯蘖徯洪钧。
幸借循良牧,咸依抚字仁。昼长帘似水,更静月如银。
赤社分南服,清都拱北辰。报看三月政,和睹万家春。
少日探经笥,颓年愧席珍。雨畦仍把耒,风艇自收缗。
喜见瘳民瘼,无由传吏循。祗须成德化,濡笔颂坚珉。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