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宋代〕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双调】清江引 分韵为崔月英
宋方壶 〔元代〕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牛希济 〔五代〕
赤枣子·寄语酿花风日好
纳兰性德 〔清代〕
木兰花慢(贺第二娶)
彭子翔 〔宋代〕
踏莎行(赠周节推宠姬)
刘镇 〔宋代〕
临江仙(寿千八兄)
陈允平 〔宋代〕
蝶恋花
石孝友 〔宋代〕
洞仙歌
林外 〔宋代〕
满庭芳(寿)
张元干 〔宋代〕
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