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荒𨗿春不毛,绝壑中起岿而高。苍幽赭闭上无磴,朽藤羃涧猿虎巢。
神丁辟石锤飞电,隘路如蛇夺一线。山洼有荡阔千顷,渐聚民廛气为变。
堠台堡栅交卫防,不筑墙闉自成县。洪湖一面当其缺,逆泻旋舟万难入。
其馀冈阜密支抱,峻若天关森骨立。赵宋之微官吏酷,大刑矫帝良民戮。
上苍阴愤降穷殃,索米当金还恣黩。雉糜搜括坟树薪,不雨三年鬼无肉。
流鸿遍野失里居,分无生理群相驱。横戈墨面掠军饷,杀人如豕郊腥污。
瘴云惨惨逼泰岱,遂以要险成盗区。官兵半属寇臂指,外援内结纷难除。
可怜府守逃狐鼠,衢塞燕吴绝通旅。将军含泪下青兖,筹略无成饮刀羽。
力抗不得招使安,一夕山营付焦炬。我行其地禾黍蓬,刮目喜变泱泱风。
岩魈木客尽驯扰,蹯𠘯亦纳皇仁中。闻昔锄耒垦阡界,尚得战骨如坏铜。
悲歌独立浩四顾,岚光照渌天青空。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